中国江苏网11月30日讯 “金鹰”销售的某品牌鞋子,竟然来自南京水西门鞋类批发市场,成本60-150元,卖到500-1800元!昨天,南京工商局举行的“媒体基层工商行”活动中,建邺区工商所12315中心主任何军透露了一起正在查处的自制“洋品牌”案件。
挂上“洋品牌”身价翻十倍
正在查处的这起案件事涉南京市建邺区一家女式鞋公司。因尚未结案,暂时不便公开具体名称。
两年前,该公司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到香港注册了一个“意大利XX鞋类有限公司”,然后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又到意大利注册了一个商标,回过来将南京的公司授权为中国一级代理,这样一圈运作,该商标就堂而皇之地变成了一个“洋品牌”。销售也在比较高档的商场,比如西安银泰百货、武进金鹰、溧阳金鹰等,开设专柜,售价在500-1800元。
最近,因公司内部员工举报,建邺区工商部门上门调查发现,其货源其实就来自南京水西门鞋类批发市场。“我们前去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就是一个五六十平米的房子,里面堆的都是刚刚采购来的鞋子,工人们正在换标。有的鞋子上原本有商标,他们就用药水擦掉,然后重新打上自己的所谓洋品牌,有的就用双面贴直接贴。”何军说,据调查,他们的采购价仅仅在60-150元。
何军分析,该公司存在三种违法行为:一,商标“反向侵权”,“把别人的商标换成自己的商标销售”;二,假冒产地,“自称鞋子在某地生产,实际上来自五湖四海”;三,虚假宣传,“洋模特、意大利文的灯箱,号称1912年在意大利诞生……刻意营造原产意大利的假象。”
从傍“洋牌”到造“洋牌”
事实上,假“洋品牌”并不鲜见。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傍‘洋品牌’,但现在比较流行的新现象是自造‘洋品牌’”。何军表示,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到国外注册一个商标,再到国内来销售。而且这些商家在一些律师和专家的引导下,把流程走得非常合法。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上的自造“洋品牌”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在境外注册商标,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在国内完成;二是境外注册商标,设计、原材料从国外引进,产品生产则在国内完成;三是国外注册商标并生产后,转销国内。
南京师范大学公司法及国际投资法研究专家张国平教授坦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是到香港注册公司、还是到意大利注册品牌,都不存在任何法律问题。南京大学法学院吴建斌教授也表示,在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只要交点钱,谁都可以注册公司、申请商标。如果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又进行了注册,那么还可以享受到国内的商标保护。
也就是说,如果这样的“洋品牌”,在国内真的有生产基地或者找一家代工企业,同时并没有进行虚假宣传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则是完全合法的。
“洋品牌”泛滥背后的无奈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文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贾利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真真假假的“洋品牌”泛滥,与国人的“品牌崇洋”有着极大的关系。“好像外国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越贵越代表有质量、有品位。”
中国市场学会品牌委常务理事吴之则分析指出,消费者青睐洋品牌,是因为市场发展过程中,洋品牌代表安全、可信等。洋品牌的价格昂贵,也是国内企业“伪装”以谋取利润的诱因。
“洋品牌”泛滥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自身缺乏过硬的品牌,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同感并不强。近年来,一些行业的本土品牌时常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口碑不错的品牌也风波不断,挫伤了消费者信心,所以才出现消费者蜂拥到境外买奶粉、在网上找海外代购等现象,“假洋品牌”才有了空子可钻。
但是,从实践来看,确实也有很多的本土企业正是通过“洋品牌”之路,慢慢成长为知名企业。比如,衣恋服饰、马可波罗瓷砖、“法国卡姿兰”,乔丹运动鞋等,个中的是非成败,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