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不掉专利侵权烦恼?
日期:2013-12-12 00:00:00 访问次数:2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二维码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生活,并占据了一席之地,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近期一则“二维码存在专利侵权风险”的消息引发热议。对此,有专家建言:做大做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产业才是行业应走的常态化发展之路。
“无私奉献”还是“放水养鱼”?
“二维码的核心专利属于日本Denso Wave公司,目前国内使用的部分二维码是基于该公司的专利进行研发的,存在较大专利侵权风险”,近日,网上披露的一则消息引发业界哗然。对此,记者连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技术主管王毅,王毅告诉记者,常见的二维码码制有PDF417码、QR码、DM码、汉信码等几十种不同码制,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研发的QR码只是众多二维码码制的一种,简单将二维码等同于QR码的观点本身就是片面的。
作为我国条码、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的业务主管机构和相关技术标准归口部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于二维码技术标准与专利非常关注。针对该消息中所提“核心专利”问题,王毅表示,根据国际标准化机构规定以及Denso Wave公司官方信息表述,该公司声明标准规定的QR码码制进入公有领域,即按照ISO标准以及我国GB/T 18284标准,生成QR码或识读QR码,无需获得Denso Wave公司的专利授权许可。
尽管Denso Wave公司发表声明称生成或识读标准QR码不构成专利侵权,但是否就可以等同于QR码不存在专利侵权风险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有二维码码制大多由条码技术厂商进行研发,这些企业除了申请与码制标准符号的生成与识读直接相关的核心专利之外,还会申请大量的扩展码制专利、识读设备专利以及与二维码实际应用模式相关的外围专利,而这些专利,码制发明公司则并未声明免费,非码制研发企业的识读设备以及真正大规模的二维码商务应用,在实际过程中很难避开这些专利。
“目前二维码行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专利诉讼,也许并不是因为没有专利侵权现象发生。”长期关注知识产权领域的上海腾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诉讼“利刃”仍然掌握在专利权人手中。
“拿来主义”还是“自主研发”?
缺乏“安全感”的二维码市场总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因此“避免专利风险,推荐手机应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的呼声已日趋高涨。
“呼声”正浓恰恰反映了民众对于二维码市场话语权的强烈渴望。徐明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维码如要被广泛使用,应首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技术本身是否具有先进性;第二,我国企业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与其他技术标准相比,是否能降低成本与风险、是否能提高收益。
据悉,我国二维码企业与先进公司相比曾一度存在巨大的差距,早期的二维码市场,基本是国外自动识别制造商的天下,我国企业只能从事代理组装系统集成等低端工作。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二维码码制扩展与设备方面申请了众多专利,对我国企业从事二维条码技术研发,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面形成了技术壁垒,同时也造成二维码生成识读设备的价格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二维码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面对国际形势的步步紧逼,不开发我国自己的码制是不行的。”王毅告诉记者,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条码码制标准——汉信码已于2007年正式发布,汉信码在标准中声明核心专利免费,这为我国企业打破二维码设备价格壁垒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标准的建立为我国相关企业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目前,我国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自动识别企业已迅速崛起。
“为使我国二维码相关行业与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建议手机二维码应用优先考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王毅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