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馄饨”告了“耳光馄饨”:一个有传承,一个有商标,究竟是谁侵权呢?-业界新闻-国科知产维权网
服务热线:  4006071607
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资讯分类 News
知识产权交易

“耳光馄饨”告了“耳光馄饨”:一个有传承,一个有商标,究竟是谁侵权呢?

日期:2022-09-27 15:07:25        访问次数:00

上海肇周路“耳光馄饨”是当地小吃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更因一众明星等打卡后声名远扬。

近日,上海的街头却出现了两家“耳光馄饨”,都在扩张开店,因为谁是“正宗”出身而打起了官司。日前,徐汇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上海再高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停止侵权行为。

两家“耳光馄饨”谁是正宗?

耳光馄饨起源上海,出身于“黑暗料理一条街”,如今连锁店已经开遍江浙沪,是不少上海人心中的人气馄饨招牌。

尔广公司称,1997年潘国仙、潘南云姐弟俩在肇周路上开了一个简陋的街边馄饨摊,主做夜宵档,凭借着“个大馅好”的馅馄,店内生意越做越好,名气渐响,甚至吸引了一些娱乐圈的明星前来打卡。因有顾客形容馄饨味道极好,以至于“被打耳光也不肯放手”,命名为“耳光馄饨”。

2015年,原肇周路耳光馄饨店面临拆迁。经过多方准备,2016年,耳光馄饨在黄家阙路重新开张。同年底,为规模化经营,潘南云注册成立尔广公司,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此时,他却发现,沪上已经出现了另一家“耳光馄饨”,并且“耳光馄饨”的商标也早已经被注册。

原来,一家名为“美亚”的香港公司早在2012年10月就申请注册了“耳光”商标,其名称起源于民国期间的杜月笙吃馄饨的民间故事,并陆续申请注册“耳光馄饨”、“网红耳光馄饨”、“再高耳光馄饨”等多个相关商标,并于2014年成功获批。

2015年,上海再高公司独家买断美亚公司旗下“耳光馄饨”相关商标授权,并斥巨资在抖音头条等媒体投入广告宣传,目前已经在江浙沪地区开设有百余家分店。

两家公司都称自己是正宗“耳光馄饨”,相互称对方是“假冒山寨”,最后打起了官司。尔广公司以“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将美亚、上海再高公司告上法庭。

对此,再高公司认为,自己所用“耳光馄饨”系由境外香港公司根据民间传说申请注册的,自己是购买授权使用;注册时间早在2012年,当时肇周路“耳光馄饨”并不知名,作为路边摊也无合法性可言。更遑论知名度到达香港;在2016年之后,才有大量媒体报道“耳光馄饨”,而这个时间点是在再高公司成立之后,恰恰是再高公司进行大量广告投放和大量开店之后的效果。据此可判断,是耳光商标申请在前,而耳光馄饨出名在后。

再高还表示,虽然都叫“耳光馄饨”,但双方在经营中有着明显区分,除了名称外,图案组成和广告语均不同。主打商品也有明显区别,原告耳光馄饨主打的是荠菜冷馄饨,而再高公司则以各种创意网红馅和蒸煎煮拌等不同工艺为主打特色,统一装修风格,泾渭分明。而使用“耳光馄饨”名称也是再高正常行使商标权的正当权利,不存在傍名牌行为,而且一个正规的具备专业团队的餐饮连锁化企业也没必要去傍一个“黑暗料理”路边摊。

一审法院认为,虽然潘氏姐弟并未注册商标,但“耳光馄饨”已经构成一定影响的商品和服务名称,并与潘氏姐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指向关联,应对其累积的商誉给予保护。判决结果:认定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向原告赔偿总计近200万元的经济损失。对于一审判决结果,上海再高公司不予认可,已经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再高公司认为,虽然自身也对潘氏姐弟草根创业行为表示赞赏,但法律大于人情,不应该掺杂同情弱者的感情因素,应该保持其严肃性,对合法的商标使用权应予以保护,对不合法的“路边摊”应予以取缔,更妄论其附着的“莫名权利传承”,如果随意否定掉已注册8年之久的商标,则会动摇国家商标法的根基,更会伤害上百家加盟业主的合法权益,对此公司必将会据理力争。



深圳:0755-83789455 东莞:0769-88063880 惠州:0752-2699131
广州:020-86005446 沈阳:024-53771688 抚顺:024-5263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QQ:97190190 微信:SZ96965
邮箱:info@96965.com 投诉电话:13590118766
地址:中国· 国科知产维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998-2025 国科知产维权网  www.969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