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发明获得专利授权,但真正实现专利转化的却很少,尤其是非职务发明,转化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再加上发明人急于转化的心理,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打着各种名目,找到发明人,抛出“转化专利”的诱饵,骗取发明人的钱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是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专利诈骗行为也越多。以获奖、编入书籍或名人录、国际公司投资等借口为名进行诈骗的方式,不一而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近几年,专利诈骗的手段开始呈现出更具迷惑性、更加隐蔽的特点。为了揭开这些骗人的招数,净化专利转化市场,本报记者在采访了一些受害发明人之后,特将专利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之术归纳列举出来,希望发明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提高警惕。
骗术一:以专利获奖方式骗取评审费
在这种诈骗形式中,专利权人通常会收到获奖通知书,被告知其发明获得某重大奖项,要求专利权人向指定银行帐户缴纳一定数量的获奖评审费、证书工本费等。缴费后将会收到获奖证书,并得到国家一笔科技转化资金。
2005年,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曾破获了一起此类案件:多名受害人都收到了“国家科技大奖”的领奖通知书,要求发明人汇一笔钱作为奖项评审费和证书工本费。公安机关按照领奖通知上所留的评奖机构的地址、电话等通讯方式联系后发现,所谓的评奖机构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所留网址也使用了网络地址转接技术,冒充政府的名义,并且国家也根本没有设立此奖项。案件破获后,公安机关发现,骗子所用手机有3个号码,诈骗用的银行卡则多达80多张。
骗术二:以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名义骗取服务费
通常,发明人的专利在《专利公告》上发布之后,就会收到一些中介机构的来信,说可以帮助发明人转化专利,但是需要交一定数量的服务费。发明人交了钱后,要么音讯全无,要么确实给介绍了公司,但公司会告知:根本不需要此项专利技术。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张先生就是这样被几家中介机构骗去了4000多元钱。张先生是一名退休工人,花了10年时间投入20多万元发明了一种湿式喷膜除尘机。该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和运转费用可节约40%以上,除尘率高达99.9%。2006年,该除尘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不久后,张先生收到一封来自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转化工作通知》,声称该除尘机已通过了公司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审核,张先生只需交500元钱,就可以在一个月内与企业进行对接,并由公司安排专人负责该项目的对接转化工作。
收到此信后,张先生很高兴,在联系了该公司后,遂汇去了500元钱,但从此石沉大海。
此后,张先生又陆续收到了七八个类似的通知,前后被骗去了4000多元。如今,张先生已不敢相信任何专利转化机构,可是又找不到有效的专利转化途径。
骗术三:以投资的名义骗取评估费
在记者了解的几种专利诈骗方式中,这是最具诱惑力的一种。
深圳市的鲍先生在获得专利权后,收到了某一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来信,说亚洲某风险投资集团“相中”了他的发明,欲投入10亿元人民币将其专利产业化,会给鲍先生10%的净股权。鲍先生按要求交纳了一定的评估费和翻译费后,该机构就再也没有消息。经查证后发现,该中介机构和所谓的风险投资集团根本就不存在。
深圳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目前,不少中介机构和评估机构与外商勾结,打着国际投资集团的幌子,以高额回报诱惑专利权人,骗取钱财。遇到这种情况,专利权人一定要冷静,不要因为国际投资机构的“大来头”而放松了警惕。
骗术四:以博览会、专利对接会等形式骗取参展费
利用发明人急切想把自己的专利转让给企业的心理,一些不法分子就打着“发明博览会”、“专利对接会”的幌子,骗取参展费等费用。
在这种骗术中,骗子们通常会打着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国际组织”、“××发明协会”、“××科学技术协会”的旗号,给发明人发函,告知在某时某地举办“××国际发明博览会”等,届时将会有几百甚至上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会寻找投资项目。投资意向确定后,举办方可协助签订投资意向书。展位费、食宿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当发明人交了钱之后,有些可能就没有音讯了。有些则确实举办了博览会,但展会的规模和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
骗术五:以出版书籍等形式骗取出版费
除了以上四种常见的骗术外,骗子还抓住普通人想出名的心理,给发明人寄信,声称:由于你的专利技术非常好,你已被收入XXX大全、XXX大典、XXX国际名人录等,这些书出版之后,可以做为以后专利转让的依据。但是需要发明人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
但事实上,这类书出版之后没有任何价值,更不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有多少人花钱购书就印刷多少册,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最终吃亏的还是发明人自己。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列举了常见的几种专利诈骗方式。还有以加入发明人联谊会为名收取会费、打着正规专利转化公司之名行诈骗之实等骗术,五花八门,难以一一罗列,还望发明人在专利转化过程中多一份警惕之心,少一些被骗之痛。
下一篇 “狗不理”没讨回日商抢注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