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证监会审核,公司拟发行1050万股创业板股票。公司主要从事医疗监护仪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掌上监护仪、常规一体式监护仪以及插件式监护仪等三大系列监护仪产品。
宝莱特选择上会的时机颇有些耐人寻味,实际上其同门师兄理邦仪器2011年4月21日才刚刚登录创业板,宝莱特选择6月份上会无疑是避开理邦仪器最好的方式,按照证监会发审委以往的规律,两家同行业公司一起上市,必然有一家将折戟而归,策略上安排的巧妙之处也是宝莱特成功的第一步,但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资本角逐的背景下,历史是否给宝莱特同样幸运的机会呢?
高新企业背后的隐患
在医疗监护仪领域的核心技术一直都被国外企业掌握,不仅是宝莱特,理邦仪器也同样身负瑕疵。在理邦仪器上市申购之际,接到行业对手迈瑞生物的法律诉讼,其指认理邦仪器多参数监护系列产品侵犯了自身的知识产权。实际上技术与专利之战不仅是在这两家公司中,国内医疗监护仪设备技术始终都处在一直在模仿,没能力超越的尴尬境地。目前行业内外资企业包括飞利浦、GE、日本广电、德国普美奥等知名公司,而国内有迈瑞生物、理邦仪器、金科威、科瑞康等公司的白热化竞争,以宝莱特2.38%的市场占有率估计只能委身到国内第二梯队。
专利技术是最好了解公司技术水平的渠道,通过查阅宝莱特招股书可以得知,公司目前有27项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9 项。相比理邦仪器拥有的47项专利、55项核心保密技术、30项储备新技术,,宝莱特拥有的专利数量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并不算多,同时又缺少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就其技术水平较发明而言,要低很多,它只能称其是简单的、改进型的技术发明,而外观设计专利仅是对产品形状、图案以及色彩等富有美感的新设计,并无实质性意义。宝莱特的专利情况也充分表明公司在核心技术中并未做到像其在招股书中描述的独有的领先地位。同样,在招股书中,公司给出的资料也并不能就其技术研发对市场开拓的实质性意义进行比较深刻的阐述。
通过研发投入数据对比,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70.73万元、657.13万元和741.02万元,公司三年营收分别为8631万元、10344万元和14363万元,研发占比为5.45%、6.35%和5.16%,而理邦仪器则在研发上显示了大手笔,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203万元、2,850万元、3,82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2.53%、12.45%、11.92%。理邦仪器招股书中也透露,对研发的足够投入是公司能够始终站在内资品牌前列的重要保证。
没有核心技术就意味着企业如无源之水,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这同时也违背创业板设立的初衷,而没有“硬件”支持,宝莱特则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怪圈。
另外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医疗监护仪行业在研发中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人为本是促进宝莱特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从与理邦仪器的对比资料显示,即使是身为公司总工程师的李天宝年薪也仅为16.34万元,比理邦仪器中同岗位技术人员少了近40%还多,这还不算理邦仪器的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所拥有的持股数。在宝莱特招股书中并没有显示对于核心技术人员进行的股权激励等政策,而一旦上述人员发生变动将直接影响公司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理邦仪器的招股书中,提到了竞争对手宝莱特,但在宝莱特招股书中,却无法找到理邦仪器的身影,如此重量级的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视而不见,可想而知当前的招股书制作存在相当的瑕疵——于公司有利的,大篇幅描述;于公司不利的,通篇不提。那么招股书是否还隐瞒了更多不能被投资者了解的信息,不由得投资者浮想联翩。
有理邦何选宝莱特
从理邦仪器和宝莱特两家招股书对比资料显示,虽然宝莱特要比理邦仪器成立的更早一些,但是业绩和发展相对缓慢,2008年到2010 年,宝莱特净利润分别为1056万元,2040万元和3299万元,而理邦仪器同期净利润由2,839万元增至6,529万元,增幅为129.92%,后者业绩远远好于宝莱特,即使这样理邦仪器也并未逃脱被投资者遗弃的境地。从最近一个月的股市资料显示,大盘下挫了约7%,而理邦仪器下跌了近19%,后市上涨动力严重不足。理邦仪器的申购价为38元/股,首日破发跌5%,上市两月不到,公司现在股价已经跌到27.12元,下跌了10多元,近30%,理邦仪器前车已覆,宝莱特未知更何觉时!
宝莱特的上市时机有得亦有失,目前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又一次洗牌,八菱科技因有效申购机构不足而猝死,双星新材以65.52%的高中签率刷新了A股记录,另后来者望而生畏。新股已经不再是香饽饽,投资者日渐走向理性,并更注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价值投资。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内力严重不足的宝莱特凭什么唤醒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不难想象,宝莱特上市,将面临何种命运?